信
2015-09-10
tags:
(四)
“爸爸,这是什么呀?”孩子一只手拉着父亲,另一只手指着博物馆门口的一尊雕塑说道。
“这是我们人类的历史。”父亲微笑着说。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石头吗?”
“傻孩子,历史就是所有人从孩子长成大人的过程呀,它就是人类长大成人的故事。”
“故事?可是这上面并没有字呀?故事写在哪儿呢?”
“它上面并没有写字,孩子,但是它记录的故事却无法用文字记录的完。”父亲带着孩子走到石像旁边,指着石像基座的部位问道,“你看看,这个是什么?”
“这是一个球,球里面有一个问号。”
“嗯,它上面的呢?”
“这个……好像是一根弹簧呀,它有的地方压得很紧,有的地方却拉的很长。”
“嗯,弹簧这个说法还是蛮形象的,那它呢?”父亲的手向上指了指。
“这个……好像是把两根弹簧并在了一起,中间又插了好多小棍儿。像是一架梯子。”
“对,它的确是把两根弹簧并成了一架梯子。那它上面的部分是什么?”
“嗯……这个是……这个好像麻花呀!但它中间还是有一些小棍棍儿。哦!它好像是把刚才的梯子拧起来了,拧成了麻花儿!看的我好想吃呀!”
“哈哈,小馋虫,你再跟爸爸讲一下,最上面的那个是什么呀?答对了爸爸给你买麻花吃。”
“嘿嘿,最上面的这个我知道。”孩子自信地昂起小脑袋,“这个是DNA,是我们的基因,老师说它记录了我们的所有信息呢!我们的样貌,长大会不会变成高个子,它都记着哩!在我们的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里都有!”
“嗯,回答的很好,其实,”父亲顿了顿,看了看儿子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看到了一个深邃的宇宙,一对大爆炸前的奇点,“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DNA。”
“这些都是吗?老师上课的时候没有讲过呢呀?”孩子不解地抓了抓头。
“孩子呀,这些知识在你长大以后老师肯定会告诉你的。”父亲怜爱地抚摸着孩子光滑的小脑瓜儿。
父亲从下向上逐一打量着这几个部分,“这些都是人类的DNA,只不过它来自于不同的空间。最上面的是我们现在人类的DNA,科学家们为了研究它启动了一个名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程,这个工程不仅解密了我们人体构造的DNA设计图纸,还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秘密:它是一封来自三维人类的信——我们来自于远古三维空间的人类。”
“三维的人?他们扁扁的怎么生活呀?”
父亲笑了笑:“是呀,人类的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存在。”
(三)
“教授,论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您到这里稍稍候一下场吧。”常务恭敬地带着教授来到了讲台一侧。
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人类基因组计划”终于圆满完成,人类从此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基因时代”。之前电影里描绘过的变种人将不再是遥远的科幻,而是一步之遥的现实。人类终于不用再为自己身体上的局限而懊恼,因为从今往后,人类自身将成为自己生产的机器。
人体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分子都在依照一份独一无二的蓝图有序地拼接铰合,有条不紊地运行交替。如今这一切生命的密码都一览无遗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
演讲结束,台下爆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不绝于耳的欢呼。
教授示意众人安静,他转向大屏幕,挥动了一下手臂,全息投影上忽然浮现出了一张浮雕般的人脸。
“所有的一切,都应归功于他,”教授说,“AI的加入让我们如虎添翼,他帮助我们攻破了许多高密度计算与猜想验证的难题,我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她的帮助!”
台下又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与经久不息的欢呼。
浮雕微笑着点了点头。
最后,教授问道:“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大家纷纷翻阅着手中的资料,满意地有了摇头。
教授举起双手,道:“那好,本次论坛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我能问一个问题吗,教授?”浮雕忽然开口了。
正准备起身的人们都僵在了半空,好奇地把目光投向这张摸不到的面庞。
“我在想,这2.91Gbp的数据是不是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解读?我们不要把它看做一个架构图,而是……一种文字,一种失传的古老语言?”
“你是说,这是一本故事书?”台下有人说道。
“是的,我觉得它可能是一封信,一段碑文。我在解读一些基因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高相似度的短小片段,就如同千年石碑上模糊的碑文,这些片段就是其中风化了的词句。”
会场一阵长久的沉默。
“先生们,”教授忽然打破了许久的沉寂,“我想,我们要在它刚结束的时候重启这个工程了。不过这次我想我是帮不上忙了。”
说完,教授笑着走下了讲台。
……
经过了5年的夜以继日,AI在全世界数百名古文字学家以及考古工作者的协助下终于完整地翻译了全文。
时隔5年,她终于又出现在了论坛的全息投影之中。
全部论坛只有两句话的发言:
各位,完整的译文已经发至大家的邮箱,请大家查收。
我们来自二维,我们即将奔赴四维。
(二)
致我们更加不可思议的后代:
当你们开始阅读这封信的内容的时候,说明我们的希望已经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我们破译了祖先的密码,你们也已经翻译了我们的文字。你们此时应当能够并且准备好理解这封信中的内容了。
我们是存在于二维空间中的人类,是你们眼中扁平的祖先,但这并没能阻止我们发展出灿烂的文明,延续我们祖先的梦想。
……
以上是关于我们身体结构、文明程度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介绍。接下来我们要对你们讲的事实将是你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
是的,你们应当已经意识到,宇宙的混乱度是一直在增加的。熵是不可能在无任何副作用产生的情况下自行减少的。……而当熵值达到临界的时候,现有的空间已经无法承受,这时,空间会自发地“迸发”出一个新的维度,在更高维的空间中延续这一个过程。
……正如你们所观测到的,你们的宇宙正处于膨胀的过程当中。显而易见,在它膨胀的中心,熵增的过程更为久远,它的熵值远高于周围。……因此,下一个维度的增长点就将在它的附近产生。依赖于熵的增加趋势,周围的空间也将受到自由维度的拖拽而依次增加一个维度,将熵分布在一个更加复杂的高维空间之中。……这样,一个高维的宇宙便完成了从一个“奇点”开始“无中生有”的过程。……并且开始了持续的膨胀。
……
也许,你们现在能够理解你们的宇宙是如何诞生的了吧。……也许此时,在你们宇宙的中心已经有了一个更高维度的宇宙开始吞噬你们低维的空间了。
……
然而令人悲伤的是,物质在跨越这些维度边界的时候会发生难以控制的解构与重构,原本难以逾越的基本微粒之间的强互作用力在新维度的自由之下变得脆弱不不堪,它们会在自由维度的宏观张力的作用之下向着新的自由维度扩散……然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重建出新的物质结构。……你们要抓紧时间了。
……
读到这里,你们应该已经想到我们的实验最终失败,……我们当前的文明程度还不足以大规模地将物质人工地提升一个维度,我们只能将我们所有的已知和未知都写在这里,期待你们能够利用新的维度发展出更加绚丽的文明。
……
最后,感谢我们共同的祖先,这里的很多信息都来自于他们邮寄在我们身体里的一封信,来自于他们更加艰辛的努力。
作为纪念,我们已经将这封信的原文摘录于此。
很遗憾,我们没能回答出他们的疑问,但我们仍有信心,你们以及你们的后代终将回答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个问号。
附:来自一维人类的一封信
……
(一)
“首长,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实验室那边仍然没有更多实质性的进展。”
“首长,启动吧,我们的燃料也已经不足以支撑了。再过五分钟我们就要被二维边界吞噬了。”
“是啊,首长,启动吧,我们已经尽力了。”
“唉,”首长终于还是按下了启动按钮,一个白色的光点向着前方飞去,再向前就是看不见的“二维边界”,“我只是有一些不甘心,又有一些嫉妒。我们的子孙都有机会了解他们的过去与诞生,而我们却并没能等到这一天的来临。”
“我们已经做了我们所能做的,首长,也许终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将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首长目送着那个光点渐行渐远,最终湮没在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它身上的力场装置会保护着里面的一封封信穿过“归零”的边界,顺利到达新的世界,将这一封封的希望播撒在新的宇宙之中。
是的,他们将会建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是的,他们会的。
首长闭上眼,微微地笑了笑。
他关上了引擎。
(零)
……
?
——
(四)
“爸爸,那我的身体里是不是也有这么一封信呀?”
“是啊宝贝儿,我们都是他们当年寄出来的信。”父亲笑了笑,“走,儿子,爸爸带你去吃麻花儿去。”
“不,爸爸,我不想吃麻花儿了,我想去看看这封信,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的信。”